参考消息网7月3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日报道,过去两个月,北京工业大学二年级学生曼迪·陈(音)一次不落地把自己的照片上传到淘宝上。照片中的她有时自带杯子在星巴克咖啡连锁店自拍,有时是在爬楼梯,还有时是在关灯。
上传照片几分钟后,她会从这款购物应用获得积分奖励。在首次连续7天勤勉地上传照片后,陈用获得的积分从淘宝上兑换了十几卷可生物降解垃圾袋。
(相关资料图)
报道称,陈使用的是阿里巴巴集团去年8月推出的“88碳账户”平台,这一平台致力于帮助逾8亿淘宝用户采用可持续生活方式。该平台对采取70多种低碳行为的用户进行奖励,这些行为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购买二手物品不一而足。
报道注意到,随着中国全力以赴兑现承诺——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地方政府和企业正设法在个人层面减排。
柏林智库热或冷研究所2021年发布报告称,2019年中国公民的人均生活方式碳排放量为5吨,略高于加拿大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然而,中国的14亿人口使2019年该国生活方式碳足迹总量达到加拿大的13倍。
报道称,这导致了像88碳账户这样的个人碳核算平台的兴起,这些平台是基于一种名为“碳普惠”的更大的碳交易机制开发的。碳普惠最早于2015年由广东省政府推出。它旨在鼓励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脱碳。
居民个人可以通过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发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上设立账户,参与碳普惠。与88碳账户一样,这些网站和应用也会根据个人的可持续性生活方式选择,对他们进行积分奖励,这些积分可以用于购物打折或公共服务。
社区和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启动植树造林计划和屋顶太阳能装置等碳减排项目参与碳普惠。一旦这些项目获得批准,它们就可以利用所获得的积分来抵消自身的排放,或者将它们卖给需要碳抵消的其他社区和企业。
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岚说:“数字化是碳普惠的基础。”她说,随着应用程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数字足迹,这使微信和支付宝等无处不在的超级应用很容易收集与他们碳足迹相关的个人数据。
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说:“消费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整体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还说,社会的低碳转型将有效减少排放,为国家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作出贡献。
报道说,怀着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正在开发自己的碳普惠平台。去年5月,平安银行推出了个人碳账户平台,根据客户的支出模式计算客户的个人减排量,并奖励用户的绿色行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