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极限探索
她是小提琴博士王敬宣,小时候的她和大家一样,从小⼀直在⾳乐班⾥接受严格的训练,每年都会哭着不想学⾳乐,尤其⼩提琴最痛苦,出去公园玩是兴趣,却在竞争的⾳乐环境下抹灭了⼀些兴趣。⾼中不愿意读⾳乐,终于正式放弃。长大后,因为爸爸的⼀句话,“让⼩提琴成为你和美国⼈⽤英⽂之外的交流语言”,于是开始了她的小提琴之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她的回忆消失在世界上,那就是她真正被⼈遗忘的时候”
当她的回忆消失在世界上,那就是她真正被⼈遗忘的时候。敬宣特别有感触,在美国接触到各州来的学⽣,来⾃世界各地的交换学⽣,有些⼈的缘分只有⼀年,有些能⼀起⾛⼏年,有些离开⼏年⼜回来,有些遇见了但发现其实⼀切都是虚幻的……
(以下是我们采访王敬宣时觉得非常动人的两个故事)
老人与风琴
在科罗拉多住在⽼⼈公寓,曾经有位经历过越战的⽼先⽣天天下午在我那⼀层散步。他会听到我在练琴,时常遇见了就在门⼝和我聊很多他以前的故事。有回他跟我说想把风琴送我,我⾮常惊讶他愿意把珍贵的⽼乐器直接送给我,他认为这个乐器值得有能⼒的⼈使⽤。那个星期我测试这个可以踩的乐器、更换⾳⾊,都⾮常开⼼。过⼀个星期后见到他的⽼伴⾯容憔悴,我问⽼先⽣呢?他说过世了。
Let’s keep in touch
我和⼀对⽼夫妇在刚去美国时就认识了。没有任何⼈来参加我的⾼中毕业典礼,他们却来了,美国⼩镇⼦⾼中毕业特别值得庆祝,他们给我很多⼩礼物,还有卡⽚,真⼼的为我开⼼。我⼀直认为作为⼀个华⼈那其实不是什么值得特别庆祝的事情,也继续为了梦想努⼒,读书。到纽约时,⽼夫妇⼀直记得我,他们寄⼿写英⽂草书信件给我,内容特别朴实,关于他们年轻的经历,关于他们在⼩镇⼦的⽣活,会跟我分享新做的点⼼⾷谱、花园新种的花开花的照⽚。也会附上⼀些绘本、书籍、书签等物件。我听说过他们会尽量还跟离开的国际学⽣联系,当时我只是觉得⼤家交换⼏年,回到⾃⼰的国家真的还花时间联系的有点机会渺茫。在纽约时,没有想到⾃⼰⼀贯写信很快的⼈,却⼏页纸写了好⼏个⽉。听说过⽼先⽣癌症不愿意治疗的事情,给他们打过⼀次电话。后来他们还有寄信给我,⽼先⽣特别真诚,在信的最后写着Let’s keep in touch和⼀个笑脸。我想要回信的纸,断断续续的写到第六张,还没写完就放在⾓落。直到有天,我听说⽼先⽣过世了的消息。我在⽹路上查到了⼩镇的数位报纸,他的讣闻已经刊登。于是我拿起我那封还没完成的信看了看,旁边还落着⽼先⽣写的Let’s keep in touch,对着那个歪歪斜斜的笑脸看了好久。
⼈⽣中每⼀次旅程都是为了下⼀次的相逢
说了再见可能再也不见
有的那⼀瞬间的⽕花
或许一个拐角的功夫
也再也没有了
这就是《Glittery稍纵即逝》的灵感来源
生命的力度很难把握
因为稍纵即逝
于是那些幸福的瞬间
就显得尤为弥足珍贵
…
“去感受生命的力度”
在来到北京后,居家时的沉淀让敬宣⿎起勇⽓写⾳乐。她希望将自己和小提琴的故事,融入音乐创作的音符与旋律间。居家刚开始时,敬宣不断思索着家是什么样⼦,她发现她对于家的定义⾮常的陌⽣,离开太久,但⼜很希望想起⼼⾥⾯有山川湖海、有⼉时玩伴、有⿊⼈灵歌的时期,这就是《Home》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我们采访王敬宣时觉得非常动人的两个故事)
山川湖海
在美国的大学生活是多元的,每所学校的氛围和地理位置都各具特色。科罗拉多州,位于美国最高海拔的地区,靠近壮丽的落基山脉。学生们抽出时间去攀爬山峰,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我曾听我的大提琴教授讲述他登顶其中一座,在雪域之巅演奏巴赫的音乐。后来,我也登上了一座小山头,高度不至于引发高山症,我在山巅奏响琴音,而山下有一位骑重机的朋友在路上飙驰,这样的合奏景象实在是有趣而美妙。
人生百态
实纽约也会看到很多社会写实⾯,很多⾮常著名的艺术家,我都在脏脏的地铁上和他擦⾝⽽过。有位得过⾦曲奖的朋友在纽约打4份⼯,⽣活⾮常⾟苦只是为了坚持梦想。我⼀开始在纽约天天出门⾛⾛逛逛。后来其实觉得在纽约看到的⼈⽣百态都是⼤家在年轻的时候坚持⼀些梦想,后来还是会选择到各⾃发展更好的对⽅,可能做了很多调整和选择,⼈⽣也是不断的在⾃⼰做调整和选择。当时在纽约很喜欢看Humans in New York,真的是百种⼈、百种⽂化、百种⽣活⽅式。
人们总想在有限的时日里,抓住更多,这好像就是证明“活着“的意义,然而在这样的意义里,生命的转瞬即逝又使人变得脆弱而渺小。
记得慢下来感受生命的力度。
生活在某个小镇
享受无尽的黄昏
绵绵不绝的空城
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
像时间轻轻滑落
偶尔顶楼传来美妙的琴声
拉琴者倚着窗户
而窗口大朵郁金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