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永不平静的药王之争,修美乐的继任者们

2023-06-28 23:21:48 来源:钛媒体AP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销售额跃过200亿美金大关之后,“药王”修美乐因为专利悬崖终于走下神坛。


(相关资料图)

但在创新药世界,新王代替旧王的规律亘古不变。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注定还会诞生新的“药王”。

影响广、病程长的特点,决定了自身免疫疾病市场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则为后来者提供了突围机会。

与此同时,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又往往具有广谱的特点,能够有效针对多个适应症。这意味着,一款行之有效的自免药物,拥有的天花板高度,是大部分药物无法比拟的。

简而言之,属于修美乐的时代终结了,但属于自免药物称王的时代永不落幕。

如何在自身免疫研发丛林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成为下一个“修美乐”,将是所有自免新药奋斗的目标。

“新王”,一直在赶来的路上。

药王“储备池”

作为全球仅次于肿瘤的用药市场,自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直蕴藏着巨大机遇。

放眼全球,修美乐一度是不可逾越的高山。2022年,修美乐年销售212亿美元,继续展现药王本色。

实际上,自免顶流不只有修美乐。全球药物销售额前100名中,自免药物占比超过20%。

其中,不乏上市即成“重磅炸弹”的品种。2017年获批上市的度普利尤单抗,只用了4年时间,销售额已接近80亿美金;同年获批的奥瑞珠单抗,销售额也超过50亿美金。

震撼的同时,人们不禁追问,为什么自免药物价值会如此突出?

商业化的本质,是流量变现。潜在用户体量、单个用户价值,决定了产品的想象空间;付费意愿的强弱,则决定产品的实际表现。在这几点上,自免药物有着无可匹敌的逻辑。

自身免疫疾病,由免疫系统发生“错误”导致。免疫系统的复杂性,注定了自身免疫疾病的多样性。截至目前,已发现的自免疾病已超100多种。

加上诱导因素众多,且个别诱因极为普遍,诸如饮食、环境因素等,部分自身免疫疾病较为常见。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介于0.5%—1%;作为对比,全球最高发的肺癌,患病率也仅有0.05%,相差数十倍。

“多样性+普遍性”两大因素叠加,全球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高达7.6%—9.4%之间,深受其害者规模破亿。

虽危害程度不如肿瘤,但大部分自身免疫疾病会伴随终身,极度影响生活质量;且随着疾病进展会愈加严重,有可能危及生命。

也就是说,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同样有着强烈的治疗需求,这为高效产品实现快速放量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自身免疫疾病特殊性,导致用药周期通常是“终身”,直到该药不能控制病情。超长的用药周期,进一步放大了自免药物市场的价值。

渗透率极低的情况下,市场规模就能突破千亿。攻克一个大适应症,足以让大部分创新药都不能望其项背;若能在多个大适应症发挥作用,征途必然是星辰大海。

攻克多个适应症,对于自免药物来说并非难事。因为自免药物通常通常针对免疫系统,具有广谱性质。手握十几个适应症,正是修美乐“称王”的基础。

自免领域,重磅炸弹注定频出。过去如此,未来亦是这样。

蓝海持续存在

反复缠斗数百年,现有自免药物虽多,且不少已过专利期具有价格优势,但后来者仍能找到开垦蓝海的机会。

毕竟,大部分自免疾病尚未有效治疗手段,攻克无人区是所有药企的机遇;与此同时,当前存在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大多都治标不治本,存在的“复发”和“耐药性”难题有待解决。

随着医学界对自身免疫疾病了解的深入,高精准、新机制药物的不断推出,注定了这一领域会不断上演“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象。

比如,JAK抑制剂的机制虽有别于“修美乐”,但殊途同归,也拥有“疗效突出”、“广谱”等特点,被艾伯维视为修美乐继任者之一。

当然,有望脱颖而出的不仅是JAK抑制剂所在的JAK-STAT信号通路,包括IL-1 系列、B细胞等方向均大有可为。

例如,近几年围绕B细胞做文章的路径,就吸引了全球众多药企的关注。

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B细胞受体的“变异”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明确的机制是其备受关注的原因。

与此同时,B细胞异常诱发的多种自免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均为大适应症,极大的想象空间吸引了冒险者们以身犯险。

当然了,创新药研发向来不易,要想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出人头地可不简单。

免疫平衡之道

地位取决于研发实力。

看似广阔的自免蓝海市场背后,是一场生死竞速。想要在这场竞赛中杀出重围,创新药企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用实力说话,做出更好的创新药。

但这并不容易。免疫疾病机理比肿瘤复杂很多,不是简单阻断或者杀伤那样直接,而是要改善和维持体内的免疫平衡,从而兼顾疗效和安全性,难点正在于此。

一方面,一款药物如何在亲和力、活性、半衰期等维度达到平衡,使得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又不会产生过多的副作用是讲究。其中某个因素稍有偏差,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免疫系统,如何做到精准平衡,更是所有药企的挑战。就拿JAK抑制剂来说,因为大部分产品选择性不高,对多个家族成员均有影响,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造成诸多副作用。

更高的进入门槛,劝退了不少药企。纵然肿瘤赛道内卷,但进军自免领域的国内创新药选手依然还是少数。

这注定是属于实力选手的权力游戏。更重要的是,要想成为下一个“药王”,只有研发实力是不够的。

临床能力定成败

对于自免创新药来说,研发能力不容忽视,临床能力同样关键。

因为疾病的特殊性,不同的人群、适应症以及药物给药剂量的设定,都会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

最为典型的,就是研发难度“炼狱”级别的红斑狼疮。

由于红斑狼疮具有高度“变异性”,不同的患者会有各自不同的症状。在此前红斑狼疮新药研发的过程中,临床评价环节成了众多候选药物难以逾越的“藩篱”。

另外,因为红斑狼疮病情多不稳定、变化快,医生在治疗时尤为谨慎。出于安全性考虑,采用什么剂量、多久给一次药,都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诸多因素导致,红斑狼疮堪称创新药研发黑洞。截至目前,上市的有效药物寥寥无几。

与创新研发一样,临床能力对于药企来说,是一个know how的问题,任何一款创新产品的上市,都需要长时间摸索,且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

在这场生死竞速中,研发实力和临床能力,共同决定着一款自免创新药的成败。要赢下这场竞赛,创新药企必须做得更多、更好。

总结

无疑,在人类疾病谱变迁愈发影响创新药向特定领域发展的趋势下,伴随自免病市场存量患者的持续扩容,将更有机会催生出下一个“药王”。

同样地,坚持自主原研,始终致力于满足临床需求的药企,也会成为最有希望赢在创新起跑线上的“艾伯维”。

而最终,我们相信这一切,都将为全球自免患者带去免于慢性折磨的福音。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