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全国200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白热化竞争中,西安经开区长期勇立潮头,靠的就是不断自我革命、开启一轮又一轮新的发展征程。
2022年3月24日,经开区正式发布“四新战略”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开启“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建设新征程。根据规划,西安经开区将着力做好“开放、创新、产业、城市”四篇文章,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打造开放新门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做好开放大文章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西安市开放经济的试验田,西安经开区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坚定开放和创新理念,走在西安全市开放最前沿。打造“开放新门户”,标志着西安经开区在新起点上吹响了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号角。
据西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兴华介绍,在“开放新门户”建设方面,经开区将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产业“自贸+”创新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基地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贸服务业,推进自贸区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近年来,经开区充分发挥“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果显著。2022年,经开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57.8亿元,同比增长30.4%,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2.5%。
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迪在建区3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陕西自贸试验区经开功能区自2017年挂牌至今,已累计完成108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60余项省级以上创新案例,10项获得国家复制推广,累计引进企业266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64.04亿元,成为经开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一步,经开区将重点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做好开放型经济大文章。”陈迪说。
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A区
在“引进来”方面,经开区将深化“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承载,立足制造业发展基础,力求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转移和技术辐射形成亲密合作关系,构建多模式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拓展利用外资渠道,支持骨干企业境外上市,支持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此外,强化北客站门户枢纽功能,以“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化商贸及消费新中心。
在“走出去”方面,打通国际产能合作渠道,引导企业与境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供需合作关系。支持“链主”“专精特新”企业加快走出去抢占国内外市场,不断壮大开放型经济规模。目前经开区隆基、天隆科技、陕汽等企业的产品,覆盖辐射了欧洲、非洲、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打造科创新引擎
壮大发展新动能
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载人深潜……这些重大国家科技成果的背后,见证着西安经开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步伐。
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西安经开区一直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力,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未来,经开区将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快速科技人才聚集、优化创新生态体系等四个方面,继续强化科技赋能,助力创新驱动,加速产业聚集,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区域内科创新动能,着力打造“科创新引擎”。
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
企业是创新的“基石”。经开区将创新根植于产业,不断推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有色院”创新模式,推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经开区现已聚集各类研发机构268家,高新技术企业510家,企业年发明专利申请量3000多件,中央及省、市各类创新平台290个,院士工作站18家,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千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200多家。
“到‘十四五’末,西安经开区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新增各类上市企业3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50家。”张兴华说。
打造产业新高地
集聚发展新动能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西安经开区明确提出打造产业新高地,建立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结构合理的“4+4+4”现代产业体系,即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四大支柱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增材制造与再制造、分布式能源与储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四大新兴产业”,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
中国中车
目前,西安经开区汇集了陕汽、吉利、隆基、中车、华天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推动了西部超导、西部材料、赛隆金属等企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4+4+4”现代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以陕汽、吉利等为主要代表的汽车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500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根据《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力争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培育年规上工业产值千亿元企业1家、500亿元企业2家、百亿元企业8家、50亿元企业10家、10亿元企业50家。
到2025年,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产业集群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新兴产业年产值将突破300亿元,产业集群化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业年营业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产业集群化创新发展及专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特色制造业年产值力争超过500亿元(不含绿色循环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打造都市新中心
建设未来理想城
随着今年西安城市“北跨”发展正式开启,作为西安市“北大门”,西安经开区承中启西、接南连北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凭借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一河两岸”的产业布局,经开区正成为西安“北跨”发展、拥河发展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在经开区发布的“四新战略”中,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的经开区高铁新城将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一核”统领、“二带”示范、“四片”聚能,通过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都市新中心”,将西安经开区打造成活力多元、宜居生态和复合高效的“理想之城”,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一核”是指以西安北客站为核心,紧抓高铁枢纽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转化的机遇,打造开放共享丝路新门户。
“两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枢纽门户核心为重要节点,延续西安南北向主轴,实现联动发展,打造高铁新城重要的国际形象展示带;二是以渭河及200米林带为生态基底,探索低碳、零碳理念和功能植入,打造西安重要的零碳生态展示廊道,同时发挥滨河界面活力,将生态功能与休闲功能相结合,形成渭河生态示范带。
“四区”则是利用高铁北客站交通优势,抢抓红会医院等公服设施建设契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着力打造高尔夫国际片区、秦创原科创社区、国际金融商务区、大健康幸福片区等四大功能区。
西安经开区中心城区发展起步较早,产业集群格局已经形成,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资源丰富,为“都市新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西安经开区“都市新中心”发展规划的关键在于让中心城区、高铁新城两个板块相互链接,形成规模效应。
从1993年成立之初的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工业园区”,到2011年3月西安行政中心北迁,逐步发展形成功能完备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再到打造“都市新中心”,西安经开区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未来,随着“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北跨”发展的加快推进,经开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必将再上新台阶,为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开动能”。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
来源:中国日报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