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小变一步一村景
(资料图)
——金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记者张玉龙
盛夏时节,永昌县六坝镇七坝村风景如画,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漫步,花木繁茂葱茏,绿意扑面而来,整洁宽阔的水泥路延伸到全村各社,清新别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中央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在文化墙下驻足观赏,或在山楂树旁纳阴乘凉……细数这几年的新变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几年,人居环境变美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七坝村支部书记贾发德告诉记者。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安排,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帮助建强村班子、发展特色产业、美化居住环境、解决急难问题,扎扎实实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心骨”作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协助建强基层党组织,为七坝村乡村振兴带好头、领好路。按照“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个致富项目、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三个一”的模式,帮助七坝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协助合作社拓展“农业+服务”“劳务+服务”“土地+托管”“社企+联营”经营模式,持续跟踪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展合作社经营服务领域、增强盈利能力。截至目前,已为全村提供劳务服务超8000人次、支付工资96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
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群众增收基础逐步夯实,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有活干、有钱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张国秀是七坝村七社村民,家中有4口人,前些年仅仅靠着种地维持家中生计。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他家中30亩土地全部流转,除了2万余元的地租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分红外,全家劳动力还从“一亩三分地”中解放出来,去年,光是妻子杨永香就通过合作社务工获得收入8000余元。
“庄门口干活,能顾上家,还能挣上钱,只要人勤快,日子越过越攒劲……”杨永香指着新买的电动三轮车兴奋地说。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还指导帮助七坝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牵头落实土地复垦项目、高标准农田配套的蓄水池、沟渠等建设项目,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无风险财产性收益。目前,已协调落实七坝村二、十社土地复垦项目,争取项目资金630万元,修建4万平方米高位蓄水池1座,复垦土地470亩,平整土地1477亩。针对七坝村退耕还林林地缺水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多次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向上争取320万元资金,计划修建5万立方米蓄水池,将1400亩退化林改造为经济林。
增进人民福祉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摆在首位,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走访,了解听取帮扶户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生产生活诉求,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为他们送上清油、大米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筹集6000元的物资对高龄老人进行慰问,向“孝善基金”捐款1万元,向村庄清洁行动爱心基金捐款11600元,通过物质上帮助、情感上疏导、政策上讲解,鼓励他们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尽早走出困难。八坝村村民柴丽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帮扶联系户,她丈夫陈国鑫在世时因长期治疗医疗费用大,家庭生活一度十分困难。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给柴丽家送来绵羊、猪仔、饲料,修补羊圈,鼓励她通过养殖增加收入。“猪卖上了好价钱,羊羔子也下了好几胎,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往后就好好发展着把日子过好!”柴丽感慨道。
乡村要宜居,环境是底色。“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扎实开展乡村清洁行动,结合乡村林木改造提升,做好枯树清理和补植工作;要结合乡村新农宅建设和改造,加大残垣断壁的清理,进一步消除‘视觉贫困’;加大对镇村建成区的绿化和美化,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四旁’植树和庭院美化绿化活动,保护好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富民在七坝村调研时的殷切嘱托。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到七坝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河道沟渠以及农户宅前屋后的垃圾,在七坝村主街道路两侧和村文化广场周围种植杏树、梨树、垂柳、山楂等树木600余棵,向上争取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整治资金220万元,完成133户村民住房改造和2.2公里下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修建乡村道路3.5公里。
“一年一小变,一步一村景”,如今的七坝村悄然发生了美丽蝶变。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将继续携真情笃定前行,以实干砥砺奋进,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奏响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好、党建强的乡村振兴时代号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