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浪潮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纷纷布局数字化转型。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认为,数字化转型应当更准确地称为“数据化”转型,即金融机构运用海量数据来实现高效地获客、风控和催收等,进而对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
《中国农村金融》:近年来,国有大行的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农信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向国有大行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向松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要明确“数字化”与“数据化”的区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如信用卡的广泛使用、移动支付的普及等。数字化早已成为整个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之一。所以,数字化转型应该更准确地称为“数据化”转型,即金融机构运用海量数据来实现高效地获客、风控和催收等,进而对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农信机构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在“数据化”转型方面,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并没有太多独特的优势。
《中国农村金融》:农信机构应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向松祚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对金融机构而言,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其背后都有庞大的数据。比如,一个储蓄或贷款客户背后有很多数据,包括出行数据、财务数据、社交数据、交易数据和其家庭的相关数据,这些都与用户的金融行为密切相关。
今天,所有金融行业都面临着重大挑战。首先,金融机构既要精准服务客户,又不能像过去那样提供同质化的产品,这就需要通过模型来有效利用数据。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模型对客户精准画像,进而提供精准的产品。通过精准画像,金融机构也可以预判客户未来的违约风险。其次,许多金融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金融机构需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获取,这种技术既要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又要能够提炼出关键信息。最后,金融机构要构建合适的模型,来实现产品设计、客户画像以及风险判定。
农信机构如果实现了上述三点,其数字化转型就可以走上正轨。
《中国农村金融》:农信机构该如何将数字化转型与公司治理相结合?
向松祚
过去十多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帮助农信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和其他银行相比,农信机构股权比较分散。过去,农信机构在财务、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不太规范。经过监管部门多年的不断引导,农信机构在公司治理上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数字化转型可以优化公司治理。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业务模式的转型,其本身也是公司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的重大变革。
我认为,一个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后,它就不需要非常复杂的公司治理架构,不再需要复杂的层层汇报,因为相关成本非常低。
实际上关于数字化转型,我更看好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信机构在这方面的改变。农信机构内部结构比较扁平化,决策快、行动快,这是它的优势。在数字化转型之后,其内部结构将更加扁平,发展也将更快。
《中国农村金融》:农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有哪些?
向松祚
我觉得相关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但最核心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打通产业链,农信机构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通产业链,将业务进行串联,并进一步降低获客成本;二是满足特定人群需求,许多新市民和农民对信贷有着特殊的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好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三是推动乡村振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多新业态、新产业正在兴起,农信机构可以依托数字化转型来更好满足这类企业需求。
农信机构虽然小,但其对乡村的各类变化却非常敏感。通过数字化转型,农信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在这个领域,农信机构将大有可为。
END往期推荐编辑:李美;视频:马力、李皓晨;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