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在走向日益繁荣的同时,也迎来了竞争加剧的“内卷”时代。面对现实,中国车企如何突围,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近日,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中国汽车报》:您认为内卷的根源是什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卢放:我认为,车企“卷”的本身是市场竞争引起的。从本质上看,无论是车企降价还是在车上增加一些有特色的性能装备等,本质上都是效率的竞争。从外在因素看,现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也是事实。其中内在原因,与以往三年疫情的影响不无关系。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了汽车消费,也包括中国市场。如果要赢得市场,只能通过降价或其他方式,这也是市场竞争的逻辑。
【资料图】
实际上,车企对产品并非是想降价就能降价,因为这需要企业内部的体系效率支撑,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企业存在的意义是要创造价值。因此,赢得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是优化企业内部效率,其内涵包括用更优的成本实现更好的质量。如果仅仅停留于降价层面,就仍是低水平的“卷”。
真正的高水平竞争,应该通过创新来实现,或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实现降维打击,这样的竞争更有价值。虽然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创新成果难度较大,但是车企要想跳出低水平的“卷”,必须要有大的创新来支撑。比如,耕地都用牛,类似于低水平的内卷,但用上拖拉机就有显著不同,其本质是提升了效率,也更容易实现更高质量,也就跨越了低水平内卷的格局。因此,健全体系、提升效率是车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汽车报》:您认为“卷”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
卢放:我希望,“卷”的结果是车企都能向创新去转变,包括提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水平。
所以,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在市场竞争中“起跑线”基本都是一样的。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市场,无论是外资品牌、合资品牌、中国品牌,还是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都会长期存在,既会有胜出者,也会有被淘汰者,这是市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汽车行业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的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其不再是机械产品,更多是智能化的载体。而在汽车产品智能化过程仅靠传统车企自身难以完成,因为100多年来汽车行业的业务逻辑与智能化、网联化产品的研发制造逻辑有很大不同。
从用户角度看,智能化汽车产品与传统汽车也有很大不同。所以,做智能化汽车产品需要引入外部力量来改造传统汽车企业。如今有大量互联网企业“跨界”入局汽车业,不仅带来了智能化基因,也带来用户视角下的智能化汽车产品新物种。岚图正在积极学习并引入智能网联企业的先进经验,从用户视角来看汽车产品。
从“卷”的现实看,什么样的企业能生存,首要的是看车企是否能尽快把汽车和智能网联结合好。这不仅意味着汽车产品本身性能和智能化体验都要好,还要看车企中谁能率先成就这样成熟的新物种产品。相信未来3年到5年之内,一定会有企业做到。因此,效率竞争、技术竞争、体系竞争都将回归到“卷”上。汽车形态在变,就会有新赛道出现,有新赛道出现,就会有新队友出现。
《中国汽车报》:车企如何跳出“卷”的包围圈?靠什么支撑?
卢放:要跳出低水平的内卷,就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去改变价格战之类的低水平竞争,拼价格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从长期看,要么通过提升极致的效率来倒逼创新,要么就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完成车企自身的提升。否则互相比拼谁“卷”得水平更低,是不会有结果的。
所以,“卷”也会倒逼车企去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从而给社会创造更高的效率,提供更大的价值。创新需要时间,需要持之以恒。目前阶段,我们岚图也在探讨不断提升生产效率、研发效率、营销效率等,研究通过业务之间的协同实现更高的效率,这都是现实问题。
车企的创新,实质上要解决的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问题。车企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要通过创新来解决。全国一年乘用车销量2000多万辆,车企如何从这2000多万用户中争夺更多用户,是竞争的核心问题。特别是换车的用户,要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体验,这就需要产品创新。同时,用户服务一定要做成全价值链的服务,从用户知道岚图品牌、买岚图的车到用岚图的车,再到通过岚图结识更多的朋友,都要为用户提供整个链条的更多服务。其中隐含的是,车企谁能把to C的商业模式做好,可以快速建立与用户沟通的渠道,也能够快速把用户的需求反馈给车企,从而变成产品上的现实。所以,未来如果希望赢在“卷”上,一定要有更多渠道了解用户,进行沟通,或与用户建立共创的关系、共生的关系。一旦构建起这种关系,车企就不怕“卷”了。这也是岚图一直强调的,一定要构建一个to C的模式,把更多用户争取过来。
所以面向未来,车企如何去争取、争夺更多的用户,既需要产品创新,也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更需要构建to C的渠道。以往传统车企是B to B,车企是不直接to C的,车企联系不到车主,现在车企直接to C,并与车主构建共生的生态,在新事物中探索新观念。如果车企能达成,就有能力与用户形成较好的关系,达成良好的连接。
《中国汽车报》:车企“走出去”是否会解决内卷?您如何看车企“出海潮”?
卢放: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国车企发展太快,走向海外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有很多国外车企、经销商主动来交流,大多都反映疫情这3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中国速度”令人惊讶,无论是产品端还是渠道端都在快速发展。
所以,可能有的车企觉得国内已经“卷”不动了,就另辟蹊径,到海外去“卷”。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车企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很可能一同“卷”到海外去。因此,并不是说到海外就不“卷”了,而是把“卷”带到了海外。之所以还有的车企判断这样的窗口期只有两三年,是因为过去在中国市场差不多的时间就基本获得市场成功。但是,海外市场并不简单。
进入“后疫情时代”,车企都发现海外市场非常大,现在几乎所有车企都在跃跃欲试“出海”,中国汽车出口今年第一季度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车企都判断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再不“出海”可能就再也没机会了。
其实,国外汽车市场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大,同样有存量市场的竞争,而且还有品牌认知的问题。在海外市场,本身有BBA、丰田、日产、PSA等,中国品牌不仅要跟国外品牌“卷”,也会与一同“出海”的国内品牌“卷”,也可能“卷”得更厉害。但其中的优势是,现在海外市场的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特别是包括岚图在内的一些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经销商的测试中,无论是车的性能,还是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明显优势。这也是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有200多家海外经销商主动来找岚图寻求合作的原因,其实反映的是很多海外经销商都意识到了中国品牌已经具备了领先优势,希望尽快把中国品牌引入到海外去。
在“出海”过程中,岚图已经进入挪威、以色列等地,今年计划将拓展瑞典、丹麦、荷兰等国。希望在未来两年到三年内,岚图品牌全系车型能进入德、意、法等欧洲主流市场。
车企“出海”还应注意到,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环境,需要对当地的政策法规、民俗民风、用车习惯有所了解。目前,岚图新能源车在挪威、北欧市场的接受程度很高,也是较强优势的体现。岚图还在出口欧洲的车里设计了一些中国文化元素或故事,受到当地用户欢迎。如今,汽车既是工业品,也是文化载体。向欧洲输出汽车产品,实际上是在输出优秀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对岚图产品“出海”信心满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