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个初夏天气同样火热的,恐怕要属当下的学医热!
“我们这里有全省排名前200的考生,学生就是要考医学院,你们能否给些优惠政策?”正值高考后填报志愿的关键期,沪上某医学院校招生组的一位老师已接到多个兄弟省份的老师打来的咨询电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高分考生频频选择报考医学院,这在多少年来确属少见!”
与此同时,随着2023年上海综评入围线陆续出炉,相关人士透露,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知名医学院校的分数线持续保持高位,今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更成为一匹黑马,分数线甚至超过了本地部分211院校。
(资料图片)
“2023年,临床医学太火了,首超计算机专业,连续半月占据热度第一!”高考结束后,类似推文也持续在社交媒体霸屏,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最近半个多月来,临床医学相关搜索量在各大平台上始终保持热度第一。这也是近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学医热,热到何种程度?深层次原因是什么?面对考生的热情,医学院校又有何感想?就这些当下的热点话题,多位医学院校专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志向坚定,医二代、医三代都来了!
连日来,在上海参与招生工作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高海峰,被这届高考生的学医热情所打动。
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正值梅雨季的上海遇上“暴力梅”,滂沱大雨下了几乎一整天。可在复旦大学的医科招生咨询摊位上,咨询者冒雨而来,热情满满。
“从上午9点到傍晚5点,我们一直在接待考生、家长,回答他们的提问,连喝口水都顾不上。”高海峰说,这是三年来第一次举办线下大型招生咨询会,“看见这么多孩子对学医有热忱,我们真的很开心!”
令高海峰欣喜的是,今年这届考生对医学的向往,并非一时兴起,很多人从小就树立了从医的志向,且十分坚定。不少考生显然是有备而来,提问很成熟,比如,会关心自己进入医学院后,什么时候可以接触导师,什么时候可以选择医院、科室,普遍对医科是比较了解的。
不仅如此,前来咨询的考生中,不少是医二代、医三代,父母辈中至少有一方是医务工作者。面临志愿填报,他们迈出了与父母辈同样的脚步。高海峰明白,这种传承其实是建立在职业认同之上。
考分看涨,00后学医热情又到新高度
不仅仅在上海,学医热正“火”遍全国。6月25日,全国各省区市高考成绩一出炉,“临床医学”相关词条冲上热搜,相关浏览量瞬间过亿。有人感慨“这届高考生的学医热情到了一个新高度”。
有分析称,往前数十年,“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考热度排在前5名都比较少见。而在新冠疫情暴发后,考生对临床医学的报考热情开始升温。如2021年、2022年高考期间,临床医学报考热度都是第5名。今年,临床医学更是备受考生青睐,暴涨到第一名的位置。
一批职业偶像,让今年这届考生对医学心生向往。高海峰告诉记者,眼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招生组正在全国投入招生工作,其中,有一组队伍中有来自华山医院的医生,他们专门准备了招生宣传“伴手礼”——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签名的书籍。
张文宏教授签名的《病菌简史》被前往全国招生的复旦上医老师带到招生现场,很快就发完,深受学生追捧
不出意外,书很快就发完了,不少学生还热情地说,就是冲着“学术明星”希望迈入医学殿堂的。
此外,从几家国内顶尖医学院校的招考分数看,近三年连年看涨的考分,则集中反映了医科对一批批高分考生的吸引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正一告诉记者,近些年,在上海综评入围的学子中,很多出自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名校。
而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知名医学院校,不少老师也发现,从分数看,这批优秀的高中生可以有多元的选择、可报考的院校不少,尤其是报考知名医学院校王牌专业的学生,部分人按分数甚至可上清华、北大,但他们追寻内心的选择,属于“坚定的学医派”。
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杨文卓发现,这股“学医热”在2021年、2022年就有苗头。“同济大学坚持学生兴趣驱动导向,历来给在校学生非常宽松的转专业机会。若干年前,尚有一些医学院的学生利用转专业的机会转到其他学院,但这几年,情况明显反转了:其他专业往医科里转的多了。”
有意思的是,在转专业面试时,医学院的老师们总会把困难说在前头。比如,医科学制很长,完成博士培养和规范化培训成为医生可能要接近30岁,而且医学学无止境,需要终身学习,“结果孩子们很坚决,甚至有点义无反顾”。
杨文卓还发现,从同济大学医科近几年的报考情况看,不仅是临床医学专业,康复、护理专业招生情况也持续看好,同济大学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的分数线也连年走高。
使命独特,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放在首位
让人尤为感慨的是,前些年,动辄有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专业一度遇冷,但近年,情况变了,医科频频爆火。有分析认为,这与整体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环境相关,现阶段,高考生对计算机、金融等专业的追捧不像前些年那么狂热了。
多年关注医学教育的吴正一感觉到,医学的稳定前景,可能也是吸引当下年轻学子的因素之一。尤其是最近三年经历疫情的感召,“白袍医者”的职业印记给年轻人形成深刻影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攀升,以及国家健康战略布局等,无一不在影响年轻人的职业抉择。
但吴正一特别强调一点:区别于普通专业和职业,医科有着独特的职业荣光,更须具备神圣的职业使命,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甚至以身试险。所以他也希望,在学医热的大潮中,学生可以自问一下:准备好了吗?
“大家都知道,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要求高——不仅仅是对‘分数’有较高要求、希望考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同时,医学对从业者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个人道德素养,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并且,越走到最后,坚定的理想信念显得愈加重要且珍贵。”吴正一说,医科期待有一定思想境界的年轻人,尤其是当下,随着学医热的回升,更呼吁学医者的担当与奉献。“我们希望培养一批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练就治病救人的本领,将来能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谈及学医热,还有专家提醒,这一势头纵然让人心悦,但行业也有必要保持一定冷静。尤其是高校,不宜因为考生的热情而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医学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要始终把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同时,要注重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科学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让更多毕业生去适应真正社会紧缺、急需的岗位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更多优秀学生“领进门”。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本报资料图、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