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回了趟老家,见到朋友和她儿子的互动日常,我看呆了。
(相关资料图)
起初是朋友的儿子在玩沙子,画了一个人物的图案。朋友走过去,瞧了瞧,然后伸出手指就在图案上加了一笔,说这里少张嘴巴啊。
儿子不乐意,把朋友画的嘴抹掉,说这个人没有嘴巴。朋友一听,忍不住说了句:“你见过谁不长嘴巴的?”
儿子来脾气了,抬起脚就把整张画踏平:“不画了!”
朋友也被激怒了,瞪着儿子,声音提高了一个度:“我好心教你呢,你还跟我犟,倔脾气真不知像谁。”
儿子抓起一把沙子,狠狠朝妈妈身上扔去:“坏妈妈,我讨厌你!”
朋友气急败坏,作势就要去打儿子。
据说,这鸡飞狗跳的日常,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家上演。连朋友自己都感慨说,别人家母慈子孝,他们家,孩子养得像个仇人。
为什么父母明明很爱孩子,但有时候,孩子非但感知不到,还表现得跟个仇人似的?
这3种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尤其是第三种。
一:过于看重结果的父母
孩子刚出生时,哪怕打个哈欠,我们都觉得他是如此可爱。可随着他慢慢长大,我们对他的爱,慢慢加上了条件——他表现好,我们才爱;他取得傲人的成就,我们才爱。
大到学习成绩、习得一门特长,小到平时生活琐事,他做好了,我们才认可、称赞他。但如果搞砸了,我们就会表现出不耐烦、指责。
就好像我那位朋友,孩子画画,只有画“正确”了,才值得认可,不然就要去纠正。这样的父母,就是太在意孩子的表现和成就。
当我们对“孩子做了什么”,比“他本身是谁”更重视时,我们就会不自觉把注意力放在他的成就上:拼图是不是拼完整了?比赛是不是比赢了?成绩是不是令我们骄傲了?表现是不是比别的孩子更棒?
而一旦孩子让我们没面子,比如不够大方得体,或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那我们就会对孩子失望,不断批评说教他。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取决于成就。他的自尊,往往很脆弱。
他会变得争强好胜——只有赢,才是有价值的。一旦输了,或者被人批评,他就会崩溃,觉得自己没用。
孩子会给自己设定很高的目标,并且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而一旦受挫,或者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他的自尊很容易就被击垮。
如果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他内心可能就会转为对父母的愤怒——你们爱的不是我,只是爱我的成就而已。
等长大一点,尤其到了青春期,你会发现,这类孩子特别叛逆,根本管不了。尤其是他的成绩,父母会头疼不已。
因为他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只为了让别人开心呢?”
对孩子有期望是正常的,只不过,过于看重成就和结果,会让孩子对父母的爱有误解,从而产生怨恨之情。
所以,在看到孩子的成就之前,我们更应该先看看他这个人。我们爱他,是因为他本身是我们的孩子,其次才是他做了什么。
二:控制太多的父母
我曾问过一个孩子,将来考大学想去哪。他说,离父母越远越好。
别人一般都恋家,即便想见识外面的天地,但也会兼顾家的距离。但这个孩子,几乎可以用“逃”来形容,逃离家,越远越好。
这个孩子的父母,对他控制得特别多。即便已经十五六岁,但他每天该穿什么衣服、选什么样的鞋、走路用什么姿势、交朋友要说什么话,通通都要听父母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他家吃饭,他想用小碗盛饭,这样就可以少吃饭多吃菜。但妈妈偏偏要他换个大碗,且必须把一大碗饭吃完。
他抗议说,我就想多吃些菜,不想吃这么多饭。
妈妈却坚定地把一大碗米饭放在他面前,说:“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让你吃就吃啊,吃那么点饭能饱吗,一会饿了怎么办?”
他再三解释说,有肉有菜,不会饿。但妈妈却丝毫不肯让步。
最后,孩子无奈又带着恨意说:“你为什么非要那么执着地让我吃呢?真的好烦啊!”
《正面管教》中提到两种错误目的:权力之争、报复。
当父母控制孩子太多时,一开始,他会跟你产生权力之争。具体表现就是较真、较劲,在一件事情上特别执拗,非要与你争个高低。
随着父母控制的程度越深,孩子可能就会报复。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说的“叛逆”。你要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要他照顾弟弟妹妹,他偏要惹得他们哇哇哭;你要他收拾屋子,他偏当做没听见;你要他好好学习,他偏要拖延懒散。
他还可能故意搞破坏,为的就是看见你气急败坏的样子。
孩子用这种消极对抗的方式,来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等长大独立了,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父母越远越好。
我们控制得越多,与孩子间的距离就越远,亲子之间不但缺少爱,还可能滋生恨。
父母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和尊重,他才有发挥的空间。亲子之间,才会留一些间隙,去感受爱的存在。
三:常情绪失控的父母
我身边有一位妈妈,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脾气不好,经常因一点小事就朝孩子大吼大叫。虽然我也知道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
她会因儿子赖床,就直接把他从被子里拖出来。也会因儿子不收拾玩具,就朝他大喊大叫;还会因儿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就直接怒甩一巴掌过去。
有一次,因为儿子在小伙伴家玩不愿回家,她推了儿子一把。儿子转过身,怒视着妈妈,大声吼叫:“啊!”然后握紧拳头,使劲朝妈妈打去。
父母常失控的情绪,转移到孩子这里,也成了孩子无法消化的负面情绪。当这样的情绪积累多了,孩子便变成了我们的样子——暴躁易怒,容易情绪失控。
而且,承受了太多负面情绪的孩子,一遇到事情,就会在内心怨恨父母,因为他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温和解决。
其实大部分父母,都是深爱自己孩子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爱的方式出现偏差,才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学习、成长,不仅让我们自身变得更美好,也会让亲子间的关系变得更温暖、有爱。
你和孩子间关系怎样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