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30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2023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2023年行动方案》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维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王向农介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追求,把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目标,坚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实施“信用+执法”监管模式。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方案》,抽查领域涵盖124个,抽查事项132项,涉及35个部门(单位)。跨行业、跨部门联合监管,真正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打扰。
深化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融合应用。根据信用等级、风险程度,对市场主体实施靶向抽查、差异化监管。按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ABCD等级,对高信用风险等级企业提高抽查比例、对低信用风险等级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更多用于高信用风险企业,不断提升抽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部门联合抽查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率达到100%,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时时不安”。
创新“标签化管理”。依托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把抽查事项和检查对象按照行业、区域、风险、信用等条件设置关键性标签,整合各领域碎片化监管信息,促进各监管领域、监管对象有机融合,生成跨部门“监管关系图谱”,快速精准识别监管风险。通过加大高风险市场主体抽查频次,减少低风险市场主体抽查频次,实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全市共设置标签5345类,涉及监管部门37个。
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行信用修复并积极申报市场主体强制退出试点。建立历年未年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数据库,按照“能激活尽激活”的原则,实施信用修复。对不再经营的企业,联合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实施“简易注销”“代位注销”等方式,便利各类经营主体及时退出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活跃度。
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理念。推进执法后续服务,推行温情执法。制定出台《关于开展行政执法延伸后续服务工作的意见》,打造“事前防控、首错免罚、严管重罚、延伸服务”四个维度的闭环型市场监管执法模式。确定执法办案人员作为服务企业的第一责任人,明确服务内容、办理流程、主管部门等,实现服务工作“责任化”;围绕证照办理、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维权打假等方面梳理市场监管部门服务范围,实现服务事项“清单化”;将执法办案与企业调研相结合,摸清基本情况、研判发展瓶颈、发现内在需求,实施“一企一方案”,实现服务内容“个性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