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滚动 > 正文

今日热文:张家界武陵源:“六项措施”为驻村帮扶赋能增效

2023-07-01 21:04:32 来源:红网


(相关资料图)

红网时刻记者 李森林 通讯员 屈泽清 陈千洪 报道

第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以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始终把管好用好驻村工作队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持续在上下联动、人员选派、教育培训、任务细化、监督管理和保障激励等方面下功夫,锻造一支靠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驻村工作队伍,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注重上下联动,让组织引领“强起来”。该区构建区委常委联乡、区领导与单位包村、干部驻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分层管理,确保驻村帮扶取得实效。每个乡(街道)明确1名区委常委联系,强指导、把方向、促落实。区直单位跟随区领导到联系乡(街道)开展包村工作,并做好选派驻村人员后勤保障,帮助包保村理清发展思路等工作。明确干部驻村职责,在完成“八个推动”工作任务时,结对帮扶好村内“三类重点人员”,建立坐班值班制度。目前,6名区委常委联系6个乡(街道),32名处级领导、90余个区直(垂直)和驻武相关单位联系33个村(社区)。

选贤才聚精英,让驻村队伍“硬起来”。该区突出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工作作风好、组织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三好两强一热心”选人标准,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的方式,根据派驻需要和选派干部工作单位、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特长等进行通盘考虑,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好、担当精神好、服务意识好、沟通协调好的优秀干部到一线“蹲苗”锻炼,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想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的干部选派到驻村一线。两年来,全区累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0名、驻村干部50名,做到20个村(社区)全覆盖,助力接稳乡村振兴“接力棒”。

重教育抓培训,让能力素质“提起来”。该区将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区2022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服务办事等方面内容,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线上+线下”培训机制,采取“集中轮训+业务指导+岗位练兵”的方式,完成50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强化实践锻炼,以召开屋场会、遍访群众、同吃连心饭、解决实事的“四个一”活动,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两年来,全区20个驻村工作队召开群众会、屋场会596余场次、办理民生实事415余件。

明职责定任务,让帮扶责任“实起来”。该区各级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到岗到位后,主动融入乡村,迅速打开局面,与村“两委”干部共商对策、共解难题。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摸清群众底数,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推动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实。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担任党建指导员、政策宣传员、建设参谋员、治理督导员、便民服务员,抓好村干部、党员和乡土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强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坚强堡垒。两年来,全区建立30个农业新业态,增加2813亩产业面积,提高村级集体经济654万元。

重监管强措施,让纪律制度“严起来”。该区借鉴脱贫攻坚干部驻村管理经验,出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明确组织部门统筹管理、乡(街道)具体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三管机制”,确保驻村干部岗位在村、工作在村、责任在村。推行派出单位与帮扶村“责任、资金、项目”三捆绑,班子成员每季度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1次,其中单位主要领导每年不少于1次。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围绕干部到岗到位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乡村两级指挥体系运转情况等情况,分片对4个乡(街道)开展常态化督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各项工作。

强保障重激励,让关心关爱“热起来”。该区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关心关爱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保障措施,将选派干部驻村补助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按照每人每天100生活补助、每月100元交通补贴。每年定期组织驻村干部健康体检,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健全完善谈心谈话、走访慰问、关爱解困等机制,进一步促进安心工作、担当作为。每年对驻村干部开展季度考核、年度考核、驻村期满考核,对在驻村帮扶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先提拔任用、晋升职级、评聘职称。2022年武陵源区委区政府、各后盾单位嘉奖驻村干部16人、记功2人、重用2人、职级晋升2人。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