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罗星塔 竞向伦敦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满载着中国茶的芬芳
只为沁香泰晤士河畔
满载着中国茶的芬芳
在罗星塔下流连忘返
这首诗描绘的是19世纪中叶福州至伦敦运茶船大赛。据记载,五口通商以后,在罗星塔下竞运首批新茶到英国的船队,一路乘风破浪,辗转两万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伦敦。彼时,帆樯如林,江面上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和淡淡的花香。
一杯香茗,就这样跨越了海洋,走向了世界。如今,这样的故事还在上演着。当《金融时报》记者一行来到六妙白茶庄园时,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妙”)副总经理、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家雅向我们展示了福鼎白茶中出口欧洲市场的一款高端产品。
但是,名扬海外、享誉多年的福鼎白茶发展之路并非顺风顺水。市场价格波动、仿冒品以次充好、年份造假……福鼎白茶发展一度面临瓶颈。“假产品也贴上了福鼎白茶的标签,造成了市场鱼龙混杂,最终好茶卖不上价。”陈家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如何打破这一恶性竞争的循环?又如何让茶叶这一有着“绿色黄金”美誉的产品真正造福当地老百姓?千千万万中小茶企及其形成的联合体又如何破除缺乏传统抵押物的障碍,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活水?
带着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了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福鼎市。
白茶有了“身份证”
打破上述僵局的是大数据。《金融时报》记者发现,在福鼎白茶产品的外包装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也是福鼎白茶的“身份证”。
“只有我们当地产的茶才能贴上这个二维码。”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普惠金融部经理许文官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
小小的二维码背后是“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在地方政府、人民银行福鼎市支行的指导下,这套系统于2021年3月上线,可以对福鼎市茶园精准画像,实现网格管理。通过对全市茶园测绘,并进村入户进行线下核实,系统已精准采集全市茶园面积36万亩。
“核定后,全市7.78万户茶农、4850名经纪人和2992家茶企都有了自己的茶园信息卡,进行核定数量、凭码交易,实现产量转移。”许文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成品茶都会被贴上一枚“福鼎白茶溯源标”,这是每一片福鼎白茶不可仿冒的“身份证”;消费者可扫码追溯产地、生产日期、年份等信息。“有了这个码,我们就可以追溯白茶产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他说。
那么,如何激励企业在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上交易呢?《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刚上线时,一些企业随意在平台上输入交易信息,加上农残不易控制、缺乏惩戒和激励机制,也出现过真假信息混乱等问题。为此,该平台在上线一年后快速升级到2.0版本,还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引入多家单位(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茶业协会)基础数据建立企业电子档案,由企业自主录入信息,并与大数据交易匹配,形成完整数据链、信息链,成了真正的大数据平台。
图为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白茶交易情况。记者 马梅若 摄
产业链“大手牵小手”
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上的交易数据成为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隐形背书”。根据在该平台上真实记录的交易数据等综合信息,再加上六妙作为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提供的增信服务,银行创新设立了相应的金融产品。
“六妙这样的龙头企业会从上游供应商那里收毛茶(粗加工成品茶)。供应商通常是合作社等联合体成员,他们每年在特定时节会集中从茶农那里采收茶叶,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以前,受限于资金,结算周期通常会拉得很长。”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王章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为了缓解这些上游企业的资金压力,该社根据“白茶龙头核心企业+上游加工厂”这一供应链融资模式,推出“茶企联合体贷款”产品。
“我们的这个产品是提供信贷资金给白茶龙头核心企业推荐的上游供应商,加快白茶龙头核心企业和上游供应商的货物结算周期,提高资金使用率。”王章清表示,这一产品解决龙头企业销售周期资金较长和白茶集中采摘,收购所需资金短、急、量大之间的矛盾。截至2023年5月末,福鼎农信联社为33户茶企联合体成员,授信茶企联合体贷款5845万元,利率约在5.5%至7%之间。
福鼎当地的茶农雷建营享受了一笔20万元、期限为3年的贷款。“根据我在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上的交易数据,福鼎市农信联社给我发放了20万元贷款。其中,10万元年化利率为5.5%,另一部分约为6%。”雷建营告诉《金融时报》记者,2017年前他曾在深圳打工,随着福鼎白茶的市场销路打开、价格回升,他便回到家乡种茶。
相对较低的利率得益于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的支持。“我们这类经营性贷款都是自主定价的。其中,在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引导下,我们对部分符合条件的茶农下调了实际贷款利率,精准滴灌有需求的农户。”王章清说。
“长期以来,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是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推动力。人民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总体呈覆盖性广、政策工具针对性强、资金投入规模大等特点,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王章清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例如,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并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4月末,涉农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4%。
从“听企业说”到“听数据说”
除了身份认证外,前述平台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正汇聚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当前,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产生的数据链、信息链,给金融机构赋能茶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该平台嵌入的“银企直联”支付功能,不仅是移动支付农货购销场景的好帮手,也成为茶叶溯源核验信息的重要一环,可确保真实交易场景。而这一数据,也被金融机构视为授信、放贷的重要参考指标。
“以前是我们‘听企业说’,现在是‘听数据说’。”王章清说,“在这个平台建立之前,我们还真不敢给茶农和联合体贷款。因为他们既没有抵押担保品,我们也不了解他们的实际经营情况。现在,银行都会看看企业在溯源平台上的交易数据,根据此前数据能算出茶农及未来的真实交易量,以此作为授信依据。”
“茶园信息贷”“茶青流水贷”“茶企托管贷”“白茶宝仓单质押贷”……从茶农采摘茶叶到茶青经纪人收购茶青、茶企对茶青进行加工精制、茶商经销,再到茶叶存储入库作仓单质押,福鼎农信联社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特色信贷产品,为茶农茶企提供精准服务。
其中,颇受欢迎的一款金融产品是“茶企托管贷”。“中小茶企的厂房大多数建在村里,属于农业设施用地,没有完备的土地证、房产证,无法到不动产中心去做抵押登记。”许文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福鼎农信联社依托溯源平台记录的产业大数据信息,开发了“白茶金融评级融资平台”。根据茶企在平台上登记的厂房土地信息、茶园信息、交易流水数据,可以判断企业的资金需求,将厂房土地的经营权、占有权以契约书形式托管给福鼎市农信联社,并在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进行托管备案登记,金融机构就可以发放非标抵押信贷产品。截至2023年5月末,福鼎农信联社茶企托管贷累计授信123户、授信金额15844万元。
探路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试点
上述茶产业的融资创新探索只是福建省宁德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试点的一个缩影。宁德市山海资源丰富,但由于传统农村海域、滩涂、茶园、森林、渔排、菇棚等生产要素,存在评估难、流转难、变现难等问题,所具备的经济价值很难体现出来,不能变为可供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导致很多农村生产者面临守着“金娃娃”却贷不到款的现状,影响了农村产业发展。
2020年,通过配合清海行动,人民银行宁德市中支推动出台《海上渔排养殖权抵押备案意见》,辖内银行推出“渔排贷”系列产品,让渔排等生产要素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工作有规可循。随后,各县(市)举一反三,相应出台县域特色农业生产要素确权登记办法,相继在茶园、果园、标准化菇房、种植大棚、茶叶加工企业、民宿等非标准化生产要素确权登记方面取得突破。
推进这项工作并不容易。福鼎农信联社点头信用社客户经理江绍棪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刚开始给茶园确权的时候,很多茶农将信将疑。“他们担心我们统计茶园面积是为了收钱,所以不少茶农报的土地面积都偏保守。后续大家逐渐发现了这个平台的价值,就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为了精准确权,我们的登记核查工作开展了好几轮。”他说。
而摸清家底、确权也只是第一步。确权后要做到“有价有市”还需要一套市场公认的标准,并形成有规模、有流动性的市场。“目前要实现要素转换,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最大的难点在于估值难和处置难。”一位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在核算评估方面,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核算体系,缺乏有国家资质、金融机构认可的评估中介机构参与到非标产品价值评估中来。此外,在交易方面,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缺乏功能健全的非标产品(资产)交易平台,相应交易让渡机制难以打通。”
针对上述问题,人民银行福鼎市支行进行了一系列机制设计,以激励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该行信贷调统股工作人员蔡尔德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为了健全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交易和融资信贷风险管控,在农村生产要素融资贷前、贷中、货后和项目流转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例如,通过建立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贴息政策,引入政策性担保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形成政银保风险共担机制,让银行放贷更加顺心。此外,还建立了融资风险管理和风险资产处置机制,通过平台权属登记、融资备案、抵押公示、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贷前科学授信,避免多头授信、过度授信。
“我们还充分发挥村集体、农民的主体作用,完善部分农村生产要素‘村级代管’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发生的不良资产进行风险管理和农村闲置资产进行村级流转统一管理。”蔡尔德说。
这一课题也得到越来越多地方的重视。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可创新开展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商标权质押、农业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业务,切实发挥农村资源资产的融资功能,真正让农民手中的资产活起来。
围绕盘活农村“非标”生产要素促进农村金融创新,解决农村地区抵押担保难题,宁德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依托前述要素流转平台,2022年12月,点头镇翁溪村大毫茶母树园3亩采摘权通过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评估后,公开挂牌竞拍,最终以68.4万元/年成交,刷新福鼎茶园经营权流转最高价,拍卖所得则由中标企业按年支付,作为翁溪村集体收入。
据人民银行福鼎市支行披露的数据,福鼎市11家金融机构根据产业要素特征创新增加乡村振兴类金融产品63个,其中,14525个涉农主体通过“农户茶园”产业资源要素获得融资15.52亿元。
“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背后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能够获得金融市场认可的抵押担保物。相关探索可以充分盘活农民手中的资产,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化水平,有利于农民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郝宇彪如是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