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原料与正品空瓶结合,让市面上大牌护肤品的仿制品真假难辨。声称还原度达到99%的复刻版原料在批发平台被以每公斤百元论价,平均售价仅为正品的1%,商家违规获利可超95%……6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化妆品假货技术进一步“升级”,不法商家通常使用“真瓶假灌”的手段,即在正品空瓶中填充高度还原的“原料”,鉴定难度随之增大。
相似度达到99.99%?利润可超95%
化妆品原料复刻的灰色生意日渐抬头。6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浏览1688批发平台发现,不少商家以远低于正品售价的价格出售大牌化妆品的“复刻版”,还有商家表示,产品的肤感、质感、香味都与正品一致,复刻度达到99.9%。
【资料图】
以海蓝之谜官网售价4520元/100毫升的海蓝之谜面霜为例,在1688平台的一家店铺内,挂出了“海蓝之迷”面霜复刻产品,宣传界面也使用了与正品高度相似的展示图。与正品相比,这一款复刻面霜100克的售价券后为47元,价格仅为正品的1%。
在另一家售卖“黑绷带面霜同款配方料体”的店铺里,店家宣称,其产品与正品相似度达到99.99%,颜色、味道都高度相似,功效也基本一致。目前,该商品已售出1500多瓶。除了黑绷带面霜,该店铺还出售菁纯面霜、神仙水、沁水粉底液等产品。据店家介绍,门店每个月的订单量平均约四五百公斤,工厂日产量可达300公斤。
按照上述店家所说日产300公斤计算,以100克为规格分装,可以制作出3000个仿制品,若按原价出售,总售价达1356万元;与原料47元/100克及正品空瓶百元左右的成本相比,利润率在95%以上。
在社交平台上,有着大量消费者买到假货的投诉,“真瓶假灌”的现象十分常见。一位博主表示,自己购入一款面霜后进行了鉴定,针对各种细节比对后,发现瓶子是正品,但瓶身印刷的生产批次已过去很久,确定是假货无疑。
“真瓶假灌”博关注,商家有意模糊品牌LOGO
在批发平台上,商家通常使用与正品“擦边”的表述方式及高度相似的图片作为宣传,暗示产品与正品的相似性。北京商报记者浏览多家店铺发现,商家对于原料的构成通常只列出成分,鲜少标注不同成分的比例;宣传上则会选择将仿制的品牌LOGO做模糊处理,在产品介绍处使用相近字,如“海蓝之迷”“精纯眼霜”等。若不仔细甄别,消费者难免会下意识认为对应的是正品品牌。
此前,“3000元化妆品用完后空瓶竟卖300元”的话题登上热搜,化妆品空瓶的回收引发公众关注。其中,是否配备产品外包装盒、说明书及是否有使用痕迹等将极大影响回收价格。如某款大牌面霜的空瓶,若外包装盒、说明书、按摩棒等齐全,回收价格约400元左右;若只有面霜的单个空瓶,回收价接近减半。
种种迹象表明,化妆品空瓶回收并没有那么简单。而当所谓99%复刻版产品与正品空瓶结合流入市场后,消费者识别真伪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真瓶假灌”的造假手段实际上早已出现。2022年4月,江苏扬州市广陵法院公布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据调查,嫌疑人韩某从二手交易网站购买品牌化妆品的空瓶和少量正品化妆品、原料,稀释后重新灌装,在网上购物平台对外低价销售,并以不同销售地版本不同为幌子,骗取消费者信任,非法所得金额达3100万元。
消费者“帮助”制假也违法 负面情绪将波及品牌方
化妆品行业内,由于有的商家不具备配方开发及生产设备,委托工厂为其进行生产的服务被称为“ODM”模式,但这些工厂多为品牌方或者委托方授权,属于合规行为。相较于“ODM”模式,脱离官方授权,但又“擦边”品牌商的行为,无疑会扰乱市场。
目前批发平台上所出现的原料厂家通过图片、文字等,暗示产品与该品牌正品高度相似的现象,若足以达到让普通消费者混淆的程度,此举或将侵犯正品商家的商标权或产品设计版权。
上海沪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建坤表示,利用复刻版原料及正品空瓶造假化妆品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了权利人的财产权利,攫取了非法利益。假货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品质问题有可能造成损害消费者健康权的后果。
在商业专家产业空间研究院主任潮成林看来,从品牌方的角度来看,由于不法商家使用原包装填充假材料,消费者购买到原产包装的假货,容易将不好的产品体验与品牌相联系,长期如此将导致品牌价值受损。
对于消费者来说,单独的购买假货行为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但如果购买假货用于再次销售或者在其销售服务行为过程中使用的,具有违法性。王建坤指出,消费者基于消费为目的购买正品使用后,分拆出售正品包装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但明知用于制假且大量收集销售的,有可能被评价为制假行为或者帮助制假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有承担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的风险。
(原标题:真瓶装假料,100g“复刻版”海蓝之谜只要47元 化妆品原料造假难防难堵)
来源:北京商报 | 作者 赵述评 胡静蓉
流程编辑:TF016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