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观察 > 正文

光伏未来在海洋?苏鲁争相打造千万千瓦级基地 组件龙头实现供货

2023-06-26 10:19:49 来源:北青网

从内陆、水库走向滩涂、海洋,中国光伏产业正在开启新一轮探索。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鼓励对海上光伏等用海进行立体设权,海上光伏的发展前景再度受到关注。而各沿海省份均在陆续着手重点发展海洋光伏产业,尤其山东省与江苏省走在前列。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目前海上光伏与海上风电常相结合,通过共用设施,带来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在部分地区的补贴政策支持下,建设海上光伏项目,能够有效摊薄海洋综合新能源基地的成本,已经具备商业化运行的可能性。新能源龙头企业走在布局海上光伏的前列,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已有产品在海上光伏领域供货,并进行实证应用。

土地资源制约较多 政策顺势助力海上光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各沿海省份积极响应“双碳”的目标, 陆续着手重点发展海洋光伏产业。其中,山东省与江苏省在海上光伏开发和建设方向走在全国前列。另外,浙江、天津、辽宁、海南均针对海上光伏出台相关规定。

2022年5月,山东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到 2025 年光伏装机65GW, 海上光伏 12GW 左右。2022年7月,《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提出,山东将打造“环渤海、沿黄海”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其中“环渤海”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31个,总装机规模19.3GW;“沿黄海”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26个,总装机规模22.7GW。

今年5月底,江苏省发改委发布《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到2025年,海上光伏集约化开发迈出坚实步伐,全省海上光伏累计并网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千瓦左右,沿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成效;到2027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全省海上光伏累计并网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

环保与公用事业分析师许杰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沿海各地区之所以较为重视海上光伏,源于目前光伏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首先土地成本是光伏系统重要成本,一次性土地成本占光伏建设的支出较高;同时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光伏电站建设,随着林地、农田等用地限制增加,光伏用地受限;另外荒漠、戈壁、沙漠占据主体的大基地项目与东南沿海用电密集区域距离遥远,用电供需两端存在地区差异。

目前主要的水上光伏项目为内陆淡水项目,难度较低。但随着泄洪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上光伏将成为水上光伏主力。去年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要求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项目不得在河道、湖泊、水库内建设。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和环保问题的凸显,发展水面光伏和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将成为今后能源开发的新方向。”重点布局海上光伏的隆基绿能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在海岸附近建设海上光伏电站,不但能够拉动万亿级的增量市场,同时对于解决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缺电、优化电网调配具有重要意义。

风光结合摊薄成本 构建海上风光联合电场

从前景看,海上光伏方兴未艾,理论空间巨大。据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发展中心研究,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按照理论,可安装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积约为71万平方公里。按照1/1000的比例估算,可安装海上光伏装机规模超过70GW。从环境考虑,由于江苏以北区域相对风浪小,较为适合集中式海上光伏电站发展。

推广海上光伏,亦有收益方面的考量。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海上光伏经常与海上风电相结合,构建海上风光联合电场,通过共用箱变、升压、线路、海缆等降低成本,助力实现平价上网。

相关省份为了鼓励海上光伏,正在给予海上光伏相应补贴。因此风光联合风场摊薄项目成本,还有利于海风放量。

例如,根据山东省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对2022—2025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漂浮式海上光伏项目,省财政分别按照每千瓦1000元、800元、600元、4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10万千瓦、20万千瓦、30万千瓦、40万千瓦。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补贴政策下,大规模集中式的海上光伏成本,已符合投资收益标准。

许杰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海上光伏与海上风电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将相辅相成。“参考内陆地区风光电场的经验,海洋光伏可围绕风电塔筒布局,并与海洋风电共用海底电缆、汇流箱、变压器、升压站及储能相关设施,能够有效降低海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成本及维护成本,从而带来投资回报率的提升。”

除了装机量增加带来的规模效应外,技术进步仍是降本的重要方向。去年10月,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20兆瓦深远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实证项目成功发电,成为全球首个投用的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今年5-6月,亦有数个大型海上光伏项目展开实证应用。

海上环境影响组件寿命 龙头企业已有产品供货

相比内陆淡水环境,发展海上光伏,建设环境自然相对恶劣一些,叠加地形、海浪与自然灾害、温度等自然条件约束,成为海上光伏技术需要突破的难点,尤其对组件部分指标要求更高。

据悉,我国海域温度在0-29度左右,均符合光伏组件正常工作区间。但是,海浪、海风、自然灾害仍可能会引起组件隐裂、甚至形变、断裂、损毁。另外,海上环境中,海洋生物附着物、盐雾、海水,对组件功率也产生重大影响,使电池表面钝化效果恶化,导致电池组件功率衰减。

尽管难点较多,财联社记者关注到,已有不少新能源龙头企业布局海上光伏。根据山东省2022年度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结果公示,规模共计1125万千瓦。除了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天合光能之外,风能龙头明阳智能、远景能源、东方电气等均在中标之列。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的平衡,正在考验先行者的实力。

今年5月10日,全球首个固定式长桩基海上光伏实证科研项目——山东文登HG32海上光伏实证科研项目成功离网发电,正式进入试验运行期。项目建设3个拟推广技术方案的典型结构单元,直流侧总装机容量0.5兆瓦,其中N型670W组件部分由天合光能负责供货。

天合光能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在研发N型组件时,就充分考虑到全场景应用需求。海上光伏面临严苛环境挑战,对光伏组件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天合光能成功供货,证明了至尊系列组件适配海洋环境,体现出天合光能在海上光伏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隆基绿能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让海上光伏降本增效,商业化已经渐行渐近。例如,中国最大的海岸滩涂光伏工程——浙江象山长大涂300MW滩涂光伏项目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0MW,电站共装设685216块隆基Hi-MO5高效光伏组件。据电站并网运行8个月的数据显示,电站的实际系统效率高出电站理论水平239%,实际发电小时数比理论值高出近140小时。

“安全可靠是海上光伏组件选型的核心标准,隆基在组件设计与制造上能够确保产品在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上述人士表示,隆基还在行业内首推产品全生命周期标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开发、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向客户提供超越预期的长期价值和收益。

编辑/范辉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