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观察 > 正文

大模型“坑”了科大讯飞?

2023-06-25 23:16:54 来源:牛刀财经

作者丨张嘉佳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相关资料图)

前段时间,科大讯飞股价突然大幅度下跌,一度跌幅超过9%,基本快要逼近跌停。

股价出现闪崩后,科大讯飞迅速做出回应,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回复称:网上流传的相关文字和截图,经公司初步判断后是不实消息,系某AI软件撰写的虚假小作文。

作为一家AI人工智能公司,没想到被AI坑了一把。

虽然整件事被证实不过是一场乌龙,但并不代表科大讯飞真的已经安全着陆。

上个月,科大讯飞新发布了“星火”认知大模型,却被外界质疑是套壳版ChatGPT。

国内的大模型推出伊始,很少有直接说超过chatGPT的,但科大讯飞刘庆峰给出了时间表:

6月9日,讯飞星火将突破开放式问答、多轮对话能力明显提升、数学能力再升级;

8月15日,代码能力升级以及多模态交互能力提升,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团队;

10月24日,将实现通用模型对标ChatGPT,中文超越ChatGPT的当前版本,英文能做到相当水平,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做到业界领先。

虽然科大讯飞贵为AI第一股,但有关其争议的话题却从没中断过。之前,科大讯飞还被爆出过人工翻译冒充AI的造假丑闻,还有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等商业化问题。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今主攻AI方向的科大讯飞,要想成为行业王者撑起千亿市值,并非一件易事。

1、狂飙的股价,下滑的业绩

2023年以来,乘着 ChatGPT概念爆红的东风,科大讯飞股价一路持续走高。

6月20日收盘时,科大讯飞收盘价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点80.8元,上涨幅度达6.88%。

和讯股票平台统计称,过去一年时间里,科大讯飞涨停5次,跌停1次。

但与科大讯飞耀眼的股价相比,业绩年报明显难看不少。

4月20日,科大讯飞公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和2023年一季度财报。

出乎意料的是,2022年,科大讯飞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双双严重下滑。

年报披露称,报告期内科大讯飞营业收入为188.2亿元,同比增长了2.77%;归母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减少了63.94%。

从今年一季度年报来看,企业情况也并没有好转,甚至利润还从盈转亏。

2023年一季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8亿元,同比减少了17.64%;实现归母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0.58亿元和-3.38亿元。

在此之前,据科大讯飞年报统计显示,从2010年到2021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里,科大讯飞是唯一一家连续12年营收年增长率均超过25%的上市公司。

不过,这次新财报的发布中断了科大讯飞自身的“业界神话”,也是近五年来,科大讯飞首次净利润下滑,与2018年时不相上下。

对于亏损原因,科大讯飞官方主要归咎于三方面原因。

首先,受社会经济的特殊环境,导致相关项目投标延迟,实施、交付、验收等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其中第四季度就有超过20个项目、超过30亿元合同延期。

其次,2019年时公司被列入清单后,2022年10月7日再次被极限施压,从供应链到相关的合同签署都需要重新调整,也因此影响了当期订单签订的节奏。

第三,公司于2022年12月15日启动了“1+N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新增项目的投入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期利润。

虽然看似根源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但其实毛利率下滑可能才是主因。

据历年财报显示,在2017年以前,科大讯飞一直都维持着超过50%的毛利率,但自从2017年后,科大讯飞毛利率一直处于持续下降趋势。

从2017年到2022年,科大讯飞毛利率分别为51.38%、50.03%、46.02%、45.12%、41.13%、40.83%。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毛利率更能真实反应其在市场中的竞争水平。对于科大讯飞而言,不太乐观的业绩或许是暂时的,但持续下跌的毛利率或许才是大隐患。

2、AI高光全靠政府补贴续命

众所周知,科大讯飞是一家依靠语音起家的企业,并于2008年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名副其实的“AI第一股”。

多年来,科大讯飞不止走的稳健,涉猎也非常宽广。

公开资料显示,科大讯飞的主营业务覆盖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城市、开放平台和消费者业务等五大领域,构建了面向To B、To G、To C端三类客户的业务体系。

撑起其盈利半壁江山的却是“教育产品与服务”。财报显示,2022年智慧教育是科大讯飞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实现营收61.61亿元,在总营收占比高达32.74%,

而其他业务,科大讯飞开放平台、信息工程以及运营商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7.81亿元、26.47亿元和20.97亿元,分别在总营收占比为14.78%、14.07%和11.14%。智慧汽车、智慧医疗等新兴业务,更难以撑起门面,占总营收比例均为个位数。

另外,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教育产品及服务一直都是科大讯飞最大的业务板块。

虽然科大讯飞依靠教育产品与服务挣得盆满钵满,不过,科大讯飞没有像AI四小龙一样深受亏损困扰,或许真正却应该要归功于政府的补贴。。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质疑,主要是在科大讯飞利润增长中,政府补贴所占比例始终不低。

据科大讯飞历年财报显示,自上市以来,几乎每一年在非经常性损益统计中都有“政府补助”这一项,而且对业绩的贡献始终不低。

从2019年到2021年,科大讯飞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12亿、4.26亿、4.39亿,占总利润比例分别为50.24%、31.23%、28.21%。虽然占总利润比例持续降低,但其实数额一直增加。到了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政府补助金额更是高达10亿元。

可以说,政府补助金在科大讯飞业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当2023年一季度政府补助金同比下降59.65%,便出现了亏损情况,足以见到补贴到底给业绩注水多少。

这也难怪,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薛云奎在分析科大讯飞时表示:“这家公司擅长要钱,不擅长赚钱”。 虽然犀利,但并不是毫无道理。

3、大模型能成为救星么?

一直以来,AI企业基本都属于重科技难变现,商业落地也成了业内最大的难题。即便是引领了全球AI热潮的ChatGPT,距离要想真正实现商业化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过,对于商业落地,科大讯飞一直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相比较C端业务,虽然B/G端市场AI技术应用更广泛,产品价格和利润更高,但也更容易受到宏观环境影响,业务回款周期长。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也曾公开表示:“倘若To C做得好,人力增加1倍,毛利就可以增加10倍。”

因此,科大讯飞为了获得更丰厚的盈利,一直积极主攻C端业务,花费巨额营销拉拢C端用户,并接连推出了学习机、翻译笔、办公本、电子书等产品,力求开辟新的变现道路。

不过,虽然科大讯飞C端很努力,收效甚微。

在消费者固有印象里,科大讯飞主要提供语音输入法,对其产品所知寥寥无几,始终缺少爆款产品出现。

像科大讯飞AI学习机技术已经很成熟,论技术能力并不比步步高差。但论起占领消费者心智,依靠经典广告词“哪里不会点哪里” 出圈的步步高点读机显然更胜一筹。

同时,科大讯飞主推的C端产品也存在群体小众、市场规模有限等问题。

像录音笔领域,科大讯飞202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科大讯飞智能录音笔市场份额为44%,市场份额为行业品牌第一名。

但是讯飞2022年包含智能录音笔、翻译机、智能办公本等多项设备的消费者业务智能硬件总收入为13.2亿元。

在这个细分赛道中,市场规模一直都很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录音笔市场规模仅为23.17亿元。

此外,学习机、翻译笔、办公本、电子书等领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要想扩大市场规模,加大场景落地变得非常有必要。

科大讯飞新推出的星火认知大模型,就可以满足科大讯飞的夙愿,令其旗下多个领域相关产品实现场景落地,拥有更好的变现能力。

譬如在C端办公产品中,“大模型+智能办公本”可以根据手写要点一键生成工作计划、工作待办、宣传文案等多种文本;“大模型+录音笔” 则全面升级了会议纪要、语篇规整等两个重量级的功能。

不过,基于 “大模型+” 的商业模式依然还在探索期,真正能依靠大模型时代挣钱的玩家如今还尚未出现。

同时,随着各大互联网厂加入,人工智能赛道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百度研发出文心大模型;阿里达摩院搭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前沿科技实验室的两大矩阵;腾讯推出了混元AI 大模型。无论人力还是财力等方面,科大讯飞都远不是这几家互联网大厂的竞争对手。

2023年,在计划大会上,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雄心壮志地表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达到十亿用户、实现千亿收入、带动万亿产业生态。

大模型才刚刚投入,未来市场如何说什么其实都为时尚早,但科大讯飞要想借助大模型腾飞,显然要乘风破浪一番。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