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
朱大建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资料图片)
读《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之前,不知道一滴水流进洱海要六七年才能流出,不知道一滴水流进抚仙湖要100年后才能流出。
娇嫩的海菜花只能在III类水以上的水质里存活。1990年代,洱海被污染后,方圆十里百里的海菜花消失殆尽;大片的水下森林因为厚厚的绿藻遮挡了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开始消逝。超长的换水周期意味着超高的治理难度和超长的治理周期。更糟糕的是,不只洱海,当时,中国很多湖泊都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的状态。
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了解情况后,心急如焚。虽然彼时他已经50岁,可谓功成名就,在日本是令人尊敬的专家学者,有体面的工作,有很好的科研条件,有不错的收入,但是他对中国湖泊的污染了解越多,回国的心情越迫切。
纪实作品《海菜花开——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以“水质试金石”海菜花的消失与重现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笔触讲述“治水人”孔海南团队十数年扎根洱海湖畔,使得被污染的洱海终于重回清澈的故事,书中治理后的美丽洱海图片、视频,让人心向往之。
海菜花重新在洱海绽放的过程一波三折。
洱海湖边的人们,还记得小时候清澈见底、舀起来就可以喝的湖水,清澈干净的湖水,让人觉得理所当然。1990年代,洱海被污染后,看着湖面漂浮着厚厚的绿藻,闻着藻腥的臭味,在洱海边长大的人们的心是痛的。所以,政府号召拆除机动渔船发动机停止捕鱼时,大家响应;政府和专家号召停种大蒜、停养奶牛时,大家响应……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知道污染的水是靠不住的,人们心怀壮士断腕的悲壮。
孔海南认为:“治水先治观。”他毅然回国,除了中国湖泊的严重污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国内主流媒体的错误报道,报道说两年内可以让富营养化的太湖水变清。这是重大的认识误区。孔海南说:“湖泊治理是系统的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他回国后就急迫地站上讲台、走进电视台,之后,又不断地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领导,向洱海边的各族人民普及环保理念和湖泊治理新技术。他经常说:“问题在湖里,根源在岸上。”打捞湖里的水藻治标不治本,要到岸上找原因想办法。统一思想后,如今,洱海边的政府和各族人们在治水路上步调一致。
治水路上,困难重重。曾经,因为资金短缺,孔海南不得不垫上个人存款,艰难度过数月,终于等到水专项的资金到账,团队才总算脱了贫;曾经,一边是随时可能停跳的心脏,一边是患重病的女儿,一边是自己热爱的治水事业,凡此种种,考验着孔海南治水的决心和毅力……
这是一本用小事讲大事的书。书中以孔海南团队的故事为主线,同时还描画了国家、各级政府、科技人员群体、科技企业、当地人民共筑洱海防线的种种行动;以故事为主基调,同时适时、巧妙地穿插各种治水的正确理念、科普知识等;以洱海治理为原点,同时讲述洱海经验在国内、国际上的传播;以治水为主轴,同时还讲述了限种大蒜限养奶牛后交大团队帮助当地农民通过改种低污染、高经济价值农作脱贫的故事。
洱海边的故事,洱海的每一滴水都记得。而这一滴滴水滴在每位读者心间,必然激起大家共守绿水青山的共鸣。
作者:吴雪梅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